秦皇岛原副市吴昌荣志愿“捐躯”

成为秦市第一位、全省第四位与红十字会签约的志愿者

 

 稿件来源:《燕赵晚报》 记者  吴潇

 

“我真的想多活几天,可人的生命总会终止。我这个躺在病床上的人,能给社会留下的只有这个躯体了。什么事都得有人做,都得有人带头做,现在志愿捐献的人太少,那这个事就由我来做!”36日,躺在病床上的吴昌荣忍着剧烈的喘息和咳嗽,断断续续对记者说出这些话,一行清泪顺着他的眼角缓缓淌出。

对他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朋友们纷纷表示不意外,“这符合他一直以来的精神和性格。”

 

一份“声明”感动河北

 

33日上午1020分,卧病在床的吴昌荣老人在妻子的帮助下撑起病弱的身躯,拿起笔,在秦皇岛红十字会的眼角膜志愿捐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因为病弱手在颤抖,但吴老的表情是郑重而坚决的。他由此成为了秦市第一位、全省第四位与红十字签约的眼角膜志愿捐献者。

    其实,吴老想捐献的不止是眼角膜,他想把全身都奉献出来。去年12月吴老在北京住院时,就写下了这样的“郑重声明”:“我辞世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我的眼角膜、肝、肾、心脏全部捐献;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制标本供教学用,无价值部分火化后撒向农田做肥料。为人民服务是永恒的主题,我愿带头做好。”由于目前河北省还没有除眼角膜外其它器官以及整个遗体的接收库,因此吴老的愿望只能实现一部分,但他说:“不管多少,只要能完成,我就踏实了。”

    吴昌荣老人现年68岁,曾任大学副校长、秦皇岛副市长、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一生身体非常健康,但1999年开始咳嗽、痰多,后诊断是患上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到后来,病情发展为一活动就气短,以至于无法走路,必须卧床,医院曾下达病危通知书。2004年初夏一次病危后,吴老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如果治不好,那死后就把遗体捐给医院,让他们解剖开,看看肺里到底有啥东西这么难治!”但当时所住的北大医院没有保存条件,无法接受,吴老转而琢磨将来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由此有了上边这份“郑重声明”。

    吴老的同事----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冯国华回忆起这事时,仍唏嘘不已。“我刚一听说他要捐这儿切那儿,心理上非常接受不了,就好像人要不行了似的。我劝他不要着急,实在治不好再说不迟。可他非要坚持,说万一哪天一口气上不来,不就留下终生遗憾了吗?一定要在自己清醒时完成这件事。”

 

平民性格:副市长请客只花50

 

    记者采访了十余位吴老的同事、朋友或同学,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是:学者、知识分子,但从一些小事上,记者能够感到他身上存在着农民式的热情他和质朴。

    吴老生于安徽省六安县一个小山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是爷爷奶奶靠卖鸡蛋、卖草鞋甚至卖棺材供他念书的。也许是曾经有过艰难的经历,因此吴老特别爱帮助别人。

    秦市民盟委员赵静岩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大约1992年冬天,赵静岩在租住的军区烈属院内,发现一位烈属孙老太太总是愁眉不展,原来她儿子智力残疾,女儿没找到工作,两个孩子在家吃饭,全家每月却只有80多元生活费,愁的老太太常跟邻居说“不想活了”。赵静岩向时任民盟主委、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副校长的吴老反映了这个问题。吴老当即派人调查是否属实,之后又亲自跑劳动局帮助联系安排工作,最终,给这个女孩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当时正是春节前,吴老安排完她的工作,又从自己家拿了大米、鸡、鱼、羊腿等年货,送到赵静岩那儿,嘱托她交给孙家。吴老一再说不要告诉是谁送的,怕对方不好意思接受。此事一出,整个烈属院都轰动了,大家纷纷称赞:“这人帮忙找了工作,还给送礼,应该是孙老太太给他送礼才对!这人真是太好了!”孙老太太接到礼物,感动的当时就哭了,非要写感谢信送到民盟不可,吴老通过赵静岩婉言拒绝。

    吴老的另一个特点“抠门”也体现了平民的性格。他的大学同学凌济树至今回忆起一件事仍有些 “耿耿于怀”:吴老当上副市长后,朋友们让他请客,没想到吴老竟把大家领到了一个“连小饭店都不如的小排档”,一桌饭才花50元。最让凌先生接受不了的是,他身为当地一知名国企的负责人,竟被安排和吴老的普通市民朋友如出租车司机、门卫等坐一桌,“简直是一锅烩,哪怕分着安排也行呀!”但凌先生后来回想起这件事,内心里又非常敬佩吴老。“身为副市长,签字报销的权力总有一些,但他从来没用公款请过我们吃饭,和普通老百姓安排一桌,也不是瞧不起我们,他就是一个不讲排场、不带架子的人。”凌先生说,休息日同学聚会,虽然所谈的多为工作,但吴老从来不跟单位要车,有时到什么地方去,还得别人找车拉上他,“从这点上就能看出,他是个不会沾公家便宜的人。”

    在病榻上,吴老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当什么,都是老百姓。”

 

学者气质:钟情教育,不惜向下级汇报工作

 

    吴老在大学学的是地质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冶金部石景山钢铁公司勘探队、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工作。1980年,调到冶金部北方721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冶金地质职工大学、现在的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他从普通教师,一步步评上工程师、副教授、教授,并升任教务处长、副校长等职。

    热爱教育是吴老的一大特点,在大学搞教育,他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秦市民盟副主委于艇这样评价他:意识超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吴老所在大学的前身是只有一个地质专业的职工大学。据该校一位老教授回忆,当时面临的困难可谓三大缺:缺人才、缺教材、缺器材,请来教师以后,吴老买来录音机磁带,对一些教授的即兴演讲全部录音,整理出讲稿正式出版发行。当时一些同事认为,区区一个职工大学居然自己编辑出版教材,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吴老做到了,仅几个月时间,一套4册的《现代成矿理论与地球化学勘察》就面向全国出版发行,被许多高校选为教材使用。

吴老一生都有一个办学情结。1992年离开大学任职秦市民盟主委之后,他办了面向社会招生的英语班和日语班,大受欢迎,一直延续办到今天。

    即使当上副市长,吴老仍不望教育。秦市原科委主任周先生告诉记者,1994年,在吴老的组织下,全市第一次在电视台播出普及性教育节目----美式英语100天,大受欢迎。许多原来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干部就是通过这次的学习,取得了英语初级证书。

    吴老退休之后,更加奔忙于教育事业,自己和几个同学回家乡办了一所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由于患上肺病,加上为学生奔波联络就业太累,这所学校只办了两年就停了。但吴老回秦后又被秦市当地几位欲办民办大学的人聘为顾问。秦市政协副主席冯国华对记者说:“要说顾问,指点一下完全可以了,可他却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宁可屈副市长之尊,向一些科长去汇报工作。上趟去了跟人家说一遍,下趟去了人家说还没研究呢,就又汇报一遍。一点不计较地位的差别,能放下架子,以平民的心态去做事,执着地做事,这是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的。”

 

从政生涯:只嫌做事太少

 

    当记者问病床上的吴老,回想这一辈子,最高兴的是什么时候?有没有遗憾?他这样回答:“最高兴就是干成事、完成任务的时候,最遗憾就是能力有限,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去做。”

    吴老任副市长期间,分管旅游、科技、地震和地方志工作。他的梦想是把秦皇岛旅游品牌推向国际,“我想在德国、北美、澳州都建立旅游交换中心,并开通国际航线,搞旅游包机。”据当时给吴老当秘书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由于开通国际航线审批手续非常难办,因此吴老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但记者在秦市档案局查阅吴老当年任职时的一些报告,发现了这样一段述职讲话:“国际旅游多年来是我市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我先后多次与国家、省、市旅游专家座谈,并先后几次召开旅行社经理、宾馆(饭店)经理、景点、 景区负责人会议,拿出了一系列对外招徕措施,并特别要求秦皇岛国际旅行社要想尽一切办法加入中国国旅集团紧密层。今年1------8月份,国内游客达574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但直接营业收入却增加12.9%,境外游客12009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7.1%。”

    吴老在任时,提出大旅游观念,主张改变景区各自为战的状况,整体系统地宣传推介秦皇岛。秦市地方志办公室一位退休干部告诉记者,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吴老组织编写了《秦皇岛旅游从书》一套共10本,全面介绍秦皇岛旅游资源,编这套书没向财政要一分钱,全部走市场,共销售了一万册,非常抢手。

    在吴老的积极争取下,秦皇岛还在当时收视率极高的正大综艺上做了一期专题宣传旅游节目,这是许多同事至今回忆起来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秦皇岛原科委副主任李俊慧(音)这样评价工作中的吴老:“他对认准的事情很执着,满腔激情、大声疾呼、积极推动。就是到快退休时还是精神焕发的样子,什么时候从他身上都看不出老。”

但是,被朋友们评价为“总想做事”的人,到了还有7年官可做的时候,却主动退下来了。秦市政协副主席冯国华告诉记者,1998年市政协换届选举时,吴老本来顺利地当选,连任政协副主席、民盟主委,但时间不长他就提出了退休的请求。“当时他跟我说了这么几个理由:一是身体越来越差,力不从心,二是自己从农家孩子走到副市长位置,已经很知足了,三是为了民盟的将来考虑,想推荐更年青、自身条件更好的人来做。”冯国华说,事后分析,吴老辞职还有一些个人家庭的原因,但总的来说,“在这个层面上主动让位的几乎没有,虽说政协副主席不如副市长有实权,但怎么说也是市级领导呀,有的人为了连任改年龄,有的差一个月也不想下来,他能这么看的开,让我很佩服。”

 

幸福生活:“我比杨振宁还幸运”

 

    吴昌荣一生身体健壮,但到60多岁却得了不治之症,现在的他一刻也不能离开氧气管,不停地咳嗽、喘息,说几句话都困难,但他说自己很幸福,就是因为有了“大宝”和“小宝”。

    吴老所说的“大宝”就是她现在的妻子钱早珍。这是一位中年妇女,记者差点误以为她是吴昌荣的女儿。这一白发一黑发的两口子,年龄相差28岁。吴老在从政协辞职退休后不久就和前妻离了婚。解脱之后的吴老回安徽老家办旅游职业学校,与在学校旁边开小商店的钱早珍交往起来,两人逐渐倾心。

    钱早珍告诉记者,“他在我们那里是个知名人物,我很崇拜他,没想到后来能走到一起。”钱早珍同样经历过一次不幸的婚姻,两人互怜互敬,最终无法分离。

    在病房里,记者能感受到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两人的结婚照摆在床头,吴老每天都要看一遍载有两人婚纱照的光盘,一边看一边念叨“没想到我晚年幸福,我知足了。”而钱早珍则寸步不离吴老左右,细心地为他擦汗,同时对记者的采访非常“吝惜”时间,总是催促记者:“老爷子已经说了不少话了,再说他身体就受不了了。我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他能多活几天。”

吴老所说的“小宝”则是他在62岁时与钱早珍生的女儿“小不点”。老来终于得子的吴老说,这是他晚年最高兴的事。“杨振宁和翁帆结婚,他说这是上帝赐给他的一个宝贝,而我比杨振宁还幸福,我得了两个宝贝。”

    现在,他们的女儿每周由姥姥带来医院看爸爸一次。“孩子来了总是哄他高兴,说:‘爸爸你可不能死呀,你的任务还没完成呢,你还没把我养大呢!’又说:‘我们娘俩用爱给你治病!’孩子坐在床头上,摸摸爸爸的头和手,讲笑话、脑筋急转弯给爸爸听,这是老爷子最开心的时候!”钱早珍告诉记者,在孩子眼里,这个老爸爸惟一的不足是不能扛着她上公园,但她很快就出了点子:“把爸爸泡到牛奶里洗洗就能年轻了!”

 

吴昌荣简历

 

1938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

1958年到1963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读书;

19631980年,在冶金部从事地质勘探工作;

1980年到1992年,在东北工学院秦皇岛分院任教研室主任、教务处长、副校长;

1987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92年当选民盟主委;

1993年当选秦皇岛副市长;

1995年当选政协副主席;

1998年退休。


    为了让吴老师的事迹广为流传感召后人,目前,吴老师的几名学生正在抓紧时间为他出版一本记录他生平的传记文学--《一生何求》,在不久的将来面市。

   一生何求封面.jpg (757904 字节)

 

中国企业文化网

有关此站点的问题请向master@new-365.com发邮件。
上次更新时间: 2011年09月21日